菱湖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位于湖州市南郊,處南潯、吳興、德清三地接壤之地。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8萬,下轄26個行政村、6個社區。菱湖始建于唐朝寶歷元年,是典型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為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浙江省省級中心鎮,是全國三大淡水魚商品生產基地之一。全鎮水產養殖面積7.5萬余畝,擁有漁業從業人員1.2萬人。享有“中國淡水漁都”“中國生態養魚第一鎮”和“中國淡水漁文化第一鎮”的美譽。菱湖漁業起源于戰國時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四大家魚”養殖發源地,并開創了桑基魚塘生態循環養殖模式。不僅養富了一方百姓,而且掀起了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養殖模式新風尚,甚至輸送漁技人員遍及東南亞二十八個國家。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菱湖漁業發展迅速,但各類制約因素也不斷突現。
一、以水產學會服務站建設為重點,搭建創新發展平臺
進一步創新學會的工作方式,中國水產學會計劃與湖州市南潯區菱湖漁業協會,聯合成立中國水產學會南潯區水產學會服務工作站,在深入了解南潯區水產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南潯區水產行業的優勢與劣勢、潛力與挑戰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國水產學會在智力資源和人才、政策的優勢,為南潯區水產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2018年以來,服務站組織有關專家入站指導工作,與湖州市南潯區菱湖漁業協會共建合作,承擔保證政治方向、團結凝聚群眾、推動事業發展、建設先進文化、服務人才成長、加強自身建設等職責。一、嚴格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公德。團結全社會水產業同行,協助政府做好水產行業管理和漁業技術推廣工作;二、指導漁業企業及生產經營者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反映生產、經營者的要求,維護其合法權益,成為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三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促使現代智慧漁業先進技術與傳統經驗相結合,并進一步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促進區域、單位之間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為漁業持續穩定發展做技術、經濟、信息等全方位服務;四、幫助提高生產、經營者的管理水平、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服務站助力推進漁都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一是培育數字化漁業園區。數字化現代漁業園區位于南潯區菱湖鎮楊港村、許聯村,占地2200余畝,由湖州南潯農業農村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5000萬元。項目計劃建成養殖跑道87條,膜箱養殖系統600平方米,配備循環水處理系統、自動投餌系統、多功能無人機、水質在線監測監測系統、自動起捕系統等先進水產設施設備,園區配套IOT(物聯網)信息管理系統技術,實現數字化智能管控。基地采用“公司+合作單位+農戶”的現代共富模式,覆蓋帶動周邊面積5000畝。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跑道魚3000噸,并計劃與“叮咚買菜”等新興電商平臺以訂單式模式開展合作,減少中間環節,實現共同富裕,預計年銷售價值超億元以上。
二是建設智能化示范基地。南潯區智能化科技示范基地位于菱湖鎮楊港村,占地63.04畝,由大愚科技(湖州)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400萬元。項目主要用于智慧水產養殖系統研發推廣,新建工廠化養殖試驗示范區1450㎡,池塘化養殖試驗示范區54.56畝?;睾诵臉I務圍繞現代農業軟硬件產品技術研發,開發基于AI視覺的魚類生物量無損評估智能裝備及系統,配套循環水處理系統、魚類生物量無損估算裝置、起魚裝備、魚類疫苗自動注射機、數字水產養殖系統等先進系統及設備,并通過農業數字智能化示范基地建設示范、生產運營,為研發推廣提供數據支持,逐步優化完善其智能化設備及系統。項目建設成后,未來2-3年內計劃聯合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成立“現代農業數字智能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成立“浙江大學淡水養殖研究中心”,作為政府聯合高校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是構建綜合性功能平臺。菱湖漁都漁業綜合體,占地面積42.5畝,建筑面積11700平方米,總投資金8960萬元,被列為浙江省重大民生實事項目。內含六大平臺,集技術培訓、產品交易、產品檢測、矛盾調解等功能于一體。①“數字漁業大腦”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主體全上線、地圖全覆蓋、數據全貫通、業務全閉環、服務全集成、一碼全管控等一體化智慧模式,助力漁民增收致富。②漁業綜合技術培訓平臺。掛牌成立“菱湖漁?!?,開設“范蠡大講堂”,開展高素質漁民培訓,提高水產養殖技術水平,促進漁民健康養殖,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自平臺開設三年來,已組織培訓68場,培訓人數達8600人次。③水質、病害、水產品快速檢測平臺。為南潯區乃至湖州市廣大漁民開展水質、病害、水產品檢測,水質檢測2000余批次/年、病害檢測120余批次/年、在上市前提供多種獸藥抗生素殘留物的快速檢測,水產品檢測600余批次/年,讓漁民生產安全,使消費者吃得放心,買得安心。④漁業數字交易平臺。建立數字化水產品交易中心,打造浙北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日交易量達15萬斤,日交易額達150萬,與“四海魚倉”、新農都等各大生鮮銷售平臺合作,實現產銷直通。⑤漁文化展示平臺。 建設“漁都漁創街區”2000平方米,對外開放“水生動物標本展示館”、“農耕文化館”等,接待各類參觀人員12000人次/年,展示當地淡水魚文化及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促進漁文化的傳承與發展。⑥環境資源“共享法庭”平臺。發揮“共享法庭”在漁業環境資源保護和漁業經濟和諧發展中的指導協調作用,協調120余人次/年,確保矛盾源頭化解,提高為民服務效能,促進全民平安共富。⑦漁都漁業品牌指導站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中國漁業協會品牌分會落戶菱湖的最大效能。2021年——2022年與中國漁業協會品牌分會共創了菱湖“中國淡水鱸魚之鄉”,菱湖漁業協會與省淡水產研究所,湖州師范學院等單位制訂了《大口黑鱸池塘養殖技術規范》國家團體標準”;“淡水鱸魚養殖專業職能能力考核規范”,并申報了“一特二新”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菱湖跑道魚”特農產品和“菱湖鱸魚”、“菱湖青魚”、“菱湖黃顙魚”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不斷提高菱湖知名度和全國影響力。⑧金融保險服務平臺。 針對融資貸款難度大的問題,我們創立了金融服務平臺,打通養殖戶、農資企業、加工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金融保險渠道,已累計貸款2.5億元,可解決漁民保險難、貸款難的難題。
三、以科技服務團為依托,為菱湖漁業增添新賦能
依托“科技+、互聯網+、文化+”等路徑,圍繞“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數字化、循環化、基地化”建設,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打造“南潯智慧漁業在線”數字漁業平臺,建成全省首家數字漁村(首家為費家埭數字漁村,預計今年完成11個數字漁村建設),推廣運用漁業物聯網漁民2000余戶,池塘內循環流水水槽(跑道)116條,注冊水產商標22個,菱湖鱸魚、菱湖青魚、菱湖跑道魚等一批名特優農產品和特質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可供參考的經驗。
(一 )引進數字養殖模式,引領綠色高效生態“新潮流”。在傳統養殖模式中“養魚憑經驗”、“水質全靠看”的經驗化管理已越來越制約養殖技術的更新。為了更好地跑道養殖的規范化經營和信息化管理,菱湖水產園區采用“物聯網+生態漁業”,全面引進了水質在線監測和預警技術,養殖戶通過手機App,實時掌握魚塘中養殖魚的攝食、活動情況,以及水質的溶氧、pH、溫度等指標,并實現低溶氧預警和增氧機自動開啟,避免了缺氧、泛塘等損失,大大降低了養殖風險。目前,菱湖各大漁業園區物聯網技術應用已超15000畝,實現漁業規?;?、標準化經營和數字化、自動化管理。減少了夜晚巡塘次數,水質好了,魚的質量也好了,價格自然賣得上去,當地水產養殖戶實現了“看報喝茶把魚養”的幸福生活。
(二)突破區域供銷壁壘,培育農業電商發展“新引擎”。立足本地優勢,依靠互聯網,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增加商業機會,形成“線上+線下”銷售帶貨模式,讓廣大消費者實現了“宅家定菜,等菜上門”的生活方式。鏈接淘寶鋪、叮咚買菜店、微信小程序等電商載體,通過線上銷售,聯通全國各地的水產品消費市場及消費者,本地活鮮水產品日供量達20萬斤,年銷售額超200萬元。電商銷售成為當地漁民解決銷量低、訂單少、運費高等突出問題的主要手段,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創業就業大學生加入到鮮活水產品銷售行列,成為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推進現代漁業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綠色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示范帶動作用,打造浙江領先、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協同創新大平臺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范大基地,努力成為南潯區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產業樣板,打造農業新“硅谷”。
主辦單位:湖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版權所有?2018湖州科協 浙ICP備10020302號
地址:湖州市仁皇山新區皇山路(市科技館內) 郵編:313000 ? 電話 : 0572-2398696